• 财讯网
  • 主页 > 观察 > 正文

    《社区文化》岁月回眸:鲁伯江/忆童年时期的"过年".知青岁月:梁军/初到陕北,诗歌天地:朱毅/情系延安

    2022-02-08 08:51:46  |  来源:  |  编辑:  |  

    从少年记事起,过年的感觉从腊月十五左右就开始了,妈妈将蒸熟的酒谷米拌上酒曲,放入一个黑色的“海子”(陶瓷坛子),海子放在炕头上,并围上薄被子,我知道这是给过年准备的黄米酒。过几天炕头上又多了一个给过年生豆芽的大瓷盆。真真切切感受到过年的气氛是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这天又叫“小年”,吃罢早饭,我便穿上用姐姐的旧衣服改缝的“新”衣服,随着父亲去五里远的延水关赶集和置办年货。延水关是黄河中游的较大的水旱码头,已故的地委书记郝延寿专文考证,延水关曾经有三街六市,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街道,而且这个街道只有靠山的一半有窑洞,另一半是离黄河滩近两丈高的河畔。这一天,陕西和山西黄河两岸的老百姓都聚集在这里置办年货。

    父亲置办的年货现在记忆犹新,首先是到供销社买一叠麻纸用于糊窗户,买一张红纸用于写对联,买两把香一叠黄裱用于上坟和敬神。最让我高兴的是父亲会大方地买十几个水果糖、一包百响鞭炮归我管理和享用。然后再到外面的地摊上割一块猪肉,买一小块面糖和芝麻糖用于敬灶王爷和门神,我期望买大点,因为敬罢神后就成为我口里的美味。最后在一个摊位上买几斤脏兮兮的冰块儿,父亲说这是做豆腐时点豆腐用的“卤冰”。完成置办年货后父亲便蹲在街道边上与来赶集的亲朋好友抽烟啦话。我则和村里的小伙伴借空到黄河渡口看船工扳船,小木船将山西的赶集人一趟一趟地运过来。也有一些孩子在黄河滩的冰岸上“打擦擦”(滑冰),但这是父亲绝对不允许的,我只能远远的看着。虽然一天不停地走动,但各种各样的年货仍让我兴奋的不知疲倦。

    “小年”后的六、七天,每天都沉浸在儿童们的欢快和大人们的繁劳中。鞭炮剪下一半在准备在过年晚上齐放,另一半拆散,每天拿几个和村里的小伙伴燃放。妈妈开始打扫窑洞糊窗纸,白格生生的窗纸上贴上几副小小的窗花,显得满院都格外生动。接下来的几天大人忙着做豆腐,摊米“黄”,磨白面,蒸馍馍,杀鸡、炸油糕和酥肉、罗卜白菜丸子。新出锅的嫩豆腐即使什么调料不放,吃起来都特别的香。蒸馒头时还用白面蒸几个形似壮汉蹲马步得的面饼,上面插几颗红枣,俗称“枣山”,一个放在门樯上当门神,一个立在锅灶旁任灶王爷,一个放在柜盖上,充作财神。

    到除夕日,早饭后村里人开始三三俩俩的到各自的祖坟去祭陵,断断续续地鞭炮声在山洼里回响,向祖先昭示过年开始了。中午时分,奶奶开始扫院子,姐姐和我带着大红纸找二爷写对联。除了在大门和窑洞门贴对联外,还在两个窑腿中间一个小石窑(俗称天地窑,是民间敬天地的地方)里面贴“天地之神位”,在箱子上贴“金银满箱”、粮囤上贴“粮食堆山”,石碾和石磨上贴“青龙大吉”、“白虎大吉”,在鸡窝、猪窝上贴“鸡鸭成群”“肥猪满圈”,牛棚驴圈门上贴“六畜新旺”等吉祥字语。母亲还将三角形红纸曲折成弧形粘在麻纸上,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小三角筒,贴在过年要点香的地方,装上细沙,就是一个个简易的插香炉。父亲在窑硷上压一根长木杆,杆头垂根绳子下来,栓上木制的灯笼,灯笼上蒙着白纸,贴着小小的窗花,里边放一个面捏的灯碗,添满麻油,再放一根棉花搓成的灯芯,点燃后满院散发出温馨的淡淡红光。父亲拿着香裱,领着我到“土神”“天地”“青龙”“白虎”“门神”“灶王”等处去点香焚裱,然后我跟着磕头。在土神、天地和灶王前点三炷香,其它处是一炷香。点上三次香,俗称三炉香后,开始放鞭炮。放完鞭炮,一家人开始热热火火地盘坐在炕上吃年夜饭,一盆热腾腾的黄米酒,散发出酸甜的味道;一盘用鸡蛋皮丝、细粉条和豆芽儿拌起来的凉拌三丝,还有小碗盛着的酥肉、丸子、烧肉片儿,就着带红点的小馒头。啊!那个香啊!那是一年中最难忘最解馋的一顿饭。对于我们我们小孩子来讲,还有两个盼头,一个是吃敬罢门神的芝麻糖,再就是吃完饭后到外面和小孩一起放鞭炮。在我的印象中,那时零零星星的“嘣”“叭”鞭炮声,比现在震耳欲聋的花炮鸣放更具有年的气氛;那时简单的年饭比现在的满桌子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更觉可口;尤其是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平淡而真诚的交往更是现在无法比拟的。

    也许是因为我们老了,越近的事忘得越快,越久的事反而记得越清晰且常常浮在脑海。时逢又一次过年,没啥有趣的事,将童年时期的“过年”旧事记下来,供同龄人忆旧、小辈人猎奇。

    鲁伯江 二零二二年正月初六日.西安

    初到陕北

    燕博

    今天是2月5日。53年前,我们离开北京到黄陵插队。一路上大雪纷飞。从铜川到黄陵的路上,冰雪覆盖,山路崎岖,下面是万丈深渊。站在卡车上,冻的浑身哆嗦。可更害怕车滑进深渊!好在开车的解放军战士技术高超,平安到达黄陵轩辕台!

    大诗人李白果然厉害,一千多年前的诗,就像预言我们去轩辕黄帝陵插队: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特别的日子,我也作诗一首,以示纪念。

    七律/忆黄陵插队

    大雪纷飞远客愁,

    群山犹唱信天游。

    开荒耕地新苗长,

    割麦扬场热汗流。

    挑水双肩担日月,

    握锄两手绘春秋。

    古稀尽历千番景,

    最忆黃陵道道沟

    古风 情系延安

    朱毅

    一九六九年,二月五日上。

    平明辞学校,泪别亲爹娘。

    北京站人海,哭泣恸离肠。

    十六七年少,插队去远方。

    列车呼啸奔,沿路好风光。

    华北平原阔,中原大地茫。

    入陕过潼关,西岳华山昂。

    渭北高原素,铜川军车行。

    北京知青娃,二万八儿郎。

    山道蜿蜒险,腊月天冷霜。

    颠波二日至,黄陵古柏苍。

    又行五十里,相识老村长。

    张湾小山村,座落沮河旁。

    依山傍水湾,沟贫脊瘦梁。

    前川道平坦,后沟木深藏。

    四野阡陌纵,坡高梯土黄。

    紧邻公路边,交通便一方。

    离镇三五里,逛街轻遛趟。

    窑背喜闻声,铜铃响叮当。

    新媳毛驴座,郎官喜气洋。

    正逢春节临,乡亲各家忙。

    肚子有油水,白肉不去尝。

    五谷碾子磨,农家饭清香。

    荞麦压饸饹,硬糜摊黄黄。

    人生起点始,第二个故乡。

    接受再教育,厉练当自强。

    日出而耕作,日落而息房。

    四时劳作累,受苦人悽惶。

    做饭要挑水,得走一里长。

    扁担压肩沉,上坡腿抖慌。

    摇晃剩无几,两目湿汪汪。

    规责要遵守,每日水滿缸。

    抢收割稻子,镰刀碰肉伤,

    十指连心疼,鲜血沾衣裳。

    土法草木灰,紧捂又紧张。

    北京医疗队,回生手复康。

    春耕地保墒,夏锄杂草秧。

    秋收晒五谷,冬存滿囤粮。

    四季勤劳作,盘中粒粒禳。

    七零年十月,延安赴新岗。

    【注】受苦人:农民(陕北方言)

    黄陵县店头公社张湾村

    2022.2.5

    关键词: 成都活动板房 都市伊人网 河北工商年检 金箔酒 高压水射流清洗机

    上一篇:迎风雪 战严寒 青年志愿者请到社区报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