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观察 > 正文

    民生智库张洪云:优化营商环境的认知与三个建议

    2023-08-17 12:30:30  |  来源:环球网  |  编辑:  |  

    作者:张洪云,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博士、博士后,北京民生智库研究总裁

    2017年9月北京市委 市政府印发《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17年底上海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18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营商环境从京沪两个样本城市扩大至全国31个省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与18个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逐渐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软实力象征。

    笔者有幸自2018年春开始参与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几年来经历和体验了营商环境政策的升级迭代,政府改革创新的压力和魄力,企业从陌生到期待的状态。在当下的营商环境调研评估中,依然能发现种种待改进之处,回顾之下,粗粗梳理,却可见短短几年中各级政府在营商环境工作上的力度之强,变化之大,初亦步亦趋,后箕风毕雨,自尚有举首戴目,亦有不虞之誉。


    (相关资料图)

    历经几年,对营商环境,企业和政府已从懵懂茫然到笃定前行。结合调研评估中的感触与新的世行指标体系预案,笔者提出优化营商的三个建议。有此感触,以此分享。

    一、缘起与转变

    营商环境工作伊始,众多茫然。何为营商环境,需要优化什么,为何要优化营商,对企何用,与政府何干?2018、2019年,笔者团队在某省调研时,曾闻言“营商环境是你们北京的事儿”。一两年后,多地政府将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两三年后,营商环境已为多省市头号工程,营商工作具象化,各地对优化营商势在必行已成共识。时至今日,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愈发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理解与认知

    营商环境是什么?营商环境不是口号,不是务虚,是企业从出生到退出过程中与政府打交道的各个接触点,是政府政策和政务服务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

    营商环境可分狭义与广义。狭义可指世界银行的10+2个指标(DB模式下)与国家发改委18个一级指标,涵盖了从企业开办到企业注销中涉及到建筑许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接入、不动产登记等投产前事项;包括了用人(劳动力市场监管)、资金(获得信贷);涉及到部分特定经营领域,如跨境贸易、政府采购、招投标;涉及到部分法律法规,如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也涉及到部分常态化政府工作,如纳税、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国评中设置了包容普惠创新指标,关注了区域中创业创业、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立体交通等,丰富了营商环境内涵。广义营商,包括地方政府打造的招商引资环境和地方发展软实力。

    营商环境起到什么作用?并非所有行业和所有企业都涉及所有指标,并非企业经营所有与政府接触环节皆纳入指标。营商环境以十几个指标串起企业全生命周期,以开办指标不断探索市场准入的边界,以纳税指标不断探索企业涉政府高频事项的优化,以市场监管不断调整政府在“放”与“管”之间的平衡,以政务服务不断强化人民满意型政府建设,以涉法指标不断改善企业运营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包含的是一地政府对企业的制度性承诺,对企业需求的高度关注,对解决企业难题的态度,用营商环境优化体现开放包容、公平良好的政务土壤。

    三、建议省市政府:松绑放权,释放基层创新活力

    营商环境建设优化的启动与大范围推进,政策驱动明显。营商政策1.0-3.0,关键词多体现为程序、时间、成本、费用、材料等,核心为“减”和“省”。北京和上海的营商环境4.0起,“放管服”与对企服务政策举措分量趋重。政策驱动向企业需求驱动的转变较为明显。

    首先历经几年的营商环境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颇大,进一步减省的材料、环节、费用等空间已不多,如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等工作已至1-2个环节、0.5天、1份资料即可办理。

    其次是持续的事权下放。一批批的事权由省级下放至地市级继而下放至区县级,部分政务事项已延伸至社区村居,工作重心不断下移,企业办事涉及到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备案、办结及后续的监管、服务、执法等,越来越集中于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是企业接触的界面,是企业办事难点、堵点的直接触点,是听取企业需求声音的直接渠道,赋予基层更多的改革空间,释放基层更大的创新活力,给予基层更多的主动作为空间,是真正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升级方案。

    最后是互联网+政务纵深推进效果显著。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务系统不断打通,大幅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的同时,近两年多地政府积极治理“隐性壁垒”和“体外循环”等事项,便利、阳光、透明、规范的政务环境为营商环境构建起良好“亲清”政商关系。

    经过五年自上而下的改革后,释放基层活力,探索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总结需求导向的改革举措,打造松紧较适度、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和制度环境,是下一步省级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

    四、建议基层政府:营商环境不做“只是执行者”

    调研评估中,基层政府常与笔者团队沟通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只是执行者”。然,营商环境没有“只是执行者”,基层政府是营商环境的实践者,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保障。

    首先,是否精准宣传。营商环境政策的效用需真正惠及企业得以充分发挥。新政策的制定出台,是否有精准覆盖到相关行业的相关企业,企业能否公开获取信息,能否及时了解。宣传并非挂网了之、张贴了之,精准匹配,及时到位,至关重要。

    其次,是否有效落实。基层政府尤其是业务一线人员,快速掌握营商政策,第一时间用新政策办理业务,不抵触、不搪塞,少一些推诿,多一些耐心,减少SAY NO的频率,增加解决问题的决心。营商环境政策的落实,最终在基层。

    再次,有否总结反馈。政策落实中,企业是否有比较集中的疑问,是否有共性需求,是否有行业特征或企业属性特征,是否有区域共性特色,是否对新政策或下一步工作有有益补充。基层政府可尝试提炼总结,形成对上有效反馈,为相关政策优化或下一步政策出台提供良好支撑。

    最后,能否争取试点。基层政府是否有魄力争取国家、省市级创新试点工作,是否有毅力承担更前沿、更具探索性工作,是否能趟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营商优化之路,是否能探索形成能推广复制的经验举措。基层有掌握主动的空间。

    五、建议企业:做营商环境的共治者

    每一个企业皆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受益者,也是营商参与者和共建者。对营商环境建设,建议企业有耐心,给不同区域、不同层级政府一些时间和空间。建议在建设优化过程中,多一些建设性反馈,多一些正能量参与。

    专业性企业和从业专家,如律师、会计师、建筑师、咨询顾问等,请更多关注营商环境,提出具改革实效的专业意见建议。优化营商,非政府一力可行,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从业者都是营商的共建、共治者。诸君共努力!

    关键词:

    上一篇:成都银行上半年业绩快报:实现净利润55.76亿元,资产规模破万亿    下一篇:最后一页